【摩拜胡玮炜】文艺女青年的自行车梦
在创办摩拜之前,胡玮炜的身份是媒体人,先后在《每日经济新闻》《新京报》《商业杂志》等媒体担任汽车记者。在某一年前往拉斯维加斯参加消费电子展,在那里,她看到了很多汽车公司的展览,于是思考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。
移动互联网的成熟,让人们的生活快速迁移到手机上,这让未来的出行方式充满了想象。当带着陈腾蛟去见李斌的时候,李斌击中了胡玮炜心里的渴望——做一款利用手机随处可借随处可停的自行车。
当时胡玮炜真的看到共享单车的前景了吗,我想答案是否定的,但她看到了手机带给出行方式革命的可能性。而这种可能性是可以去实现她的一个美梦的。“我希望我像机器猫一样,当我想要一辆自行车的时候,我就能从口袋里掏出一辆自行车骑走。因为在大城市里面,可能我无数次从地铁站出来,在高峰期的时候根本打不到车。我可能会坐一辆黑摩的,但是非常危险。”
轴
想象富有浪漫色彩,但是实际行动中却有轴的一面。
经过搭建简单的财务模型,胡玮炜认为要想做成这件事儿,必须要生产出这样的自行车:保证4年免维修;车架和零件经得起风吹日晒;轮胎耐用,保证不用充气和补胎;不会掉链子。另外,还需要一把扫码可以打开的智能锁,能实时定位和通过骑行发电。
面对这些难题,陈腾蛟选择离开似乎是明智的选择,而胡玮炜的轴,让她决定逐步解决这些难题。
没有自行车厂能接这样的订单,胡玮炜就陆续请了多位设计师设计摩拜单车的最初模型。最终在2015年夏天,开云汽车创始人王超带来了一个手工打磨拼合而成的单车模型。
半年后,摩拜单车量产上线,于上海试点,2016年9月进军北京。
在市场推广的初期,摩拜单车的最大竞争对手ofo小黄车为了快速占据市场,装配了密码锁,此后被大规模免费蹭骑,同时发生了多起偷盗事故。摩拜单车的投放速度虽然落后于ofo,但车辆的损毁率却低于对手,经过不断的产品迭代,在用户体验上的优势也逐步领先。
除了跟产品较劲外,胡玮炜还坚持摩拜自建自行车生产工厂。有媒体报道,在早期摩拜单车资金短缺时,胡玮炜一度靠借高利贷来维持自有工厂的建设。
如今,摩拜单车不仅建设了年产能500万的自有工厂,还与富士康合作建立了独立生产线。虽然自建工厂让摩拜负重前行,但这无疑是为共享单车战争奠定了根据地,自建工厂让摩拜单车的产品质量得到了保障,同时生产的一些特殊零部件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壁垒。
被看见
如果不是迫于现实,只想做“广场上画画的闲散女青年,或者跟《天生杀人狂》里一样当一次夺命女贼”。
摩拜单车的模型还在赶制,李斌投资的百万级天使基金就基本花光了,在胡玮炜靠高利贷维持运营的时候,李斌带来了愉悦资本的刘二海。刘二海对胡玮炜的第一印象算不上好,“很多事情好像也不是特在意……就是那种‘干吧,没什么问题’”。只是因为对李斌的信任,刘二海还是投资了300万美元,同时,他还对李斌说了这么一句话,“这项目要往前走,你还得多花点时间。”
在摩拜单车内部,因为大家见证了胡玮炜的工作和生活状态——喜欢穿带公司LOGO的帽衫;很少化妆,甚至有时候顾不上洗脸洗头;演讲缺乏激情,声音平淡,甚至有点沉闷……因此,“胡阿姨”这个称呼很快流行起来了。
胡阿姨靠自己的能力找到了各种人才,齐心协力把摩拜的样车和智能锁打造了出来。有投资人说,能把人“忽悠”过来组团队是创业的关键能力之一,胡玮炜这点上很强,尽管他不知道胡玮炜的秘诀是什么。
2015年底,李斌请来了前Uber上海总经理王晓峰,王晓峰开始担任摩拜单车CEO,统管所有事物,胡玮炜向王晓峰汇报工作。
在共享单车玩家不断涌现,但都没有找到盈利模式的时候,胡玮炜是这么说的:"商业模式不一定非要找,不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,只要做的事情非常有意义,非常有价值就可以。如果我不去做的话,我会很难受。就算这次创业失败了,那也是一项公益。"
2017年,经历了一波死亡潮后,共享单车行业格局基本划定了,剩下的两三个玩家,开始把目光投向单车之外的业务。
年底的时候,摩拜的共享汽车项目浮出水面,从一辆单车再到一辆汽车,摩拜正在向出行平台转型。
只用了短短3年时间,摩拜单车的估值就超过了30亿美金,而它的创始人胡玮炜才仅仅36岁。与背负着巨大经济压力的同龄人相比,胡玮炜是创业舞台上的耀眼明星,在某种意义上取得了成功。
但是胡玮炜在《一席》的演讲中表示,各项数据正在高速增长的摩拜单车的成功只是幻觉。与此同时,她也回望了自己为什么能从媒体人成功转型,“其实我不是一个特别有野心和企图心的人,但如果我心里有一个想法,它就像种下了一颗种子,然后它就会不断地发芽,如果我不去做的话,我可能会不能接受。”
作为女性创业者的代表,很难用女性身上普遍存在的特质去描述胡玮炜,但毫无疑问的是,正是这些因素,使她站在这里。